凯发k8国际真人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凯发k8国际真人

发表时间:2024-05-08  来源:光明日报

  3月18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以“思政课改革创新这5年”为主题,深度聚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举行5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实践探索,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包括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内的“四史”教育正在全面深入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史注入新内涵,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高度来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具有全局性意义。作为“四史”之一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并在21世纪不断探索发展的历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标定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大时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提供了中国思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树高千尺也有根。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如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上述问题的答案就写在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开展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从“四史”之间关系维度看,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之间具有链接性意义。百余年党史绘就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画卷;75年新中国史谱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美史诗;40余年改革开放史承载了中国人民从物质匮乏走向小康富足的奋斗历程;500余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人间沧桑正道。“四史”之间既紧密关联又各有侧重。其中,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端最早,而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时间坐标,在此之后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中国大地的具体展开。以社会主义发展史为轴线,将其他三史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空坐标中,使“四史”构成事理相通、脉络连贯的历史链条,为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提供广阔深邃的世界视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构建链接其他三史的“大历史观”。

  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来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支撑性意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使我们清晰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理论的生成恰恰是对史实背后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因此,对理论的解读要还原栩栩如生的生成路径,演绎理论生成的历史依据,以丰富翔实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文献资料补充单纯说理的不足,利用史料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厚度。

  新时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找准学科定位。与单纯面向历史学专业进行的专业历史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和方法不同,“大思政课”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学生认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宕起伏,有成功,有挫折;思考社会主义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新时代推进高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优化教育模式。目前,高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开设社会主义发展史选修课程。2021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开设“四史”课程的相关通知中将“四史”设定为限定性选修课,要求各高校至少开设“四史”中的一门课程。从各高校的“四史”开课情况看,社会主义发展史较之其他“三史”的开课率要低。这就使另一种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即在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课程体系中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的系统融入,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浸润式”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依托思政课的公共必修课程体系实现高校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全覆盖,厚植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作者:徐晓丽,系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磊】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