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异彩纷呈-凯发k8国际真人

发表时间:2020-12-04  来源:河南文明网

  近年来,鲁山精神文明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加精细,文明风尚更加彰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异彩纷呈,为加快鲁山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农村精神家园 

  乡风文明建设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从理想信念熔铸入手,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模式,不断提升全县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

  抓基层,围绕主题扬声势。充分利用和抢占新闻媒体橱窗板报,工地围栏、电子显示屏、雕塑造型、文化墙、农民画、乡村大喇叭、道旗等各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公益广告宣传与农村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谐融入,通过编唱歌曲,创作快板、小品、舞蹈,有奖知识竞赛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新风;深化家风建设,编印《鲁山县文明手册》一万余册,依托官微、凯发k8国际真人官网等媒体开展全媒体宣传,推动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夯基础,宣讲同频重培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教育培训和宣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中,打牢农村思想阵地。目前,鲁山县已建成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55个,农村志愿服务队126支,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00余场次,受益群众20多万人次。

  建基地,融促并举强践行。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重点围绕团城乡推出一批体现农村移风易俗、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打造鸡冢、寺沟、花园沟、牛王庙等文明村品牌,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片推动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认领活动,让农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健全农村文化机构,传递农村文化信息;举办各种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科技活动推广培训班、开设农家书屋、村史文化馆、民俗馆等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加强红色宣传阵地建设。以党建 为依托,广泛开展“铭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广泛宣传,树立全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密切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和新乡贤文化。另一方面强化制度约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广泛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一约五会”,村村制度上墙,有专人负责管理,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这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乡风、民风好转。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戏曲、书法进校园。全方位、高起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树典型、立标杆”评选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县农村设立“乡村光荣榜”、建设村史馆,以星级文明户认领为抓手,促乡风转民风。目前有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32个,县级文明村镇228个,省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社区6个,县级文明社区7个;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成立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制定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志愿 信用”打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在鲁山县,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达不断提升,“老赖”现象明显减少;实施1 3模式。“1”即一个平台,“3”即建立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志愿服务专业团队重心下移,面向农村拓展美丽乡村,扶贫助困、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理论宣讲、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文明劝导、移风易俗等精心设计有特色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更符合百姓需要。

  以时代楷模评选,助推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思想和行为取向,通过一系列宣传提升全县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加大先进模范选树力度,建立完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制度,以德孝、关爱、互助、感恩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推行“乡村光荣榜”,扬家风、正乡风、淳民风,为构建和谐文明鲁山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道德支撑。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了由县文明委成员单位组成评选活动组委会,制定具体方案,按照村组推荐上报,乡镇组织审核,全县统一组织,大力学习宣传,隆重表彰颁奖等几个环节,深入开展了道德模范、新乡贤、孝善企业等各类模范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召开县、乡(镇)、村三级表彰大会,累计表彰道德模范六次,推出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先后涌现出了范钦宪、杨淑彩、张俊丽、张朝岑、宗玲玲、常东晓、史黑妮等许多在全国、省、市产生较大影响的模范人物。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台、报纸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农村模范表彰活动,使评选活动家喻户晓,在县级主要媒体、道旗、广场、公园引领农民群众学习先进事迹,组织道德模范报告团走单位,入学校,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充分发扬农村道德模范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收到了评选一个人,光荣一个家,教育一个村,影响一个乡,感召全社会的效果。

  三是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效果明显。在加大农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在全县555个行政村广泛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新乡贤、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推动道德规范建设,全县555个行政村均有“村规民约”,张店邢沟村、辛集范店村,两村的村规民约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村规民约。结合农村实际在全县开展了“文明十二家”家风讲座,在传统节日请来大戏为群众演出,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在娱乐中教育了群众,社会效果明显。瓦屋镇的老人食堂,让“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露峰街道每年组织的“我为父母洗脚”感恩肺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农村形成了文明的新风尚,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以移风易俗行动为抓手,增添乡风文明新活力 

  为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鲁山文明办积极推行婚事新办,倡导喜事小办,鼓励丧事简办。倡导文明节俭婚礼,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联合有关部门利用“七夕节”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等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

  倡导简化仪式,酒席减负,限制规模、摒弃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大操大办,支持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型婚庆模式。库区乡搬走岭村,在全县率先兴起了集体食堂,红白事在本村集体食堂用餐,不收劳务费,只收成本价,并且规定了红白事的礼金不超过100元,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移风易俗、改变了陋习,减轻了农民负担。倡导喜事小办,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倡导喜事小办,对满月、生日、升学、入住、乔迁等喜事以祝贺代替吃请;鼓励丧事简办,在丧事活动中禁止使用礼炮、燃放烟花爆竹等,不占道搭棚影响他人出行,不吹拉弹唱,不摆流水席,不送人情礼,自觉摒弃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等祭拜陋习,积极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群众从实物祭扫到精神传承的转变。

  推动移风易俗,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与厚养薄葬,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支持和培育生态安葬,积极推行现代文明的殡葬礼仪,推动全县普遍采用可降解殡葬用品。养成节约消费习惯,倡导“粗菜细作,细菜精做,一菜多做,一料多菜,荤素搭配”等家宴烹饪理念,推行节约为荣的消费观,践行文明餐桌规范,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文明好习惯,有剩余饭菜主动打包,做文明餐桌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引导民众树立文明节俭良好美德,倡导文明用餐风尚,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分餐进食,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将文明理念转化为消费者的自觉行动,修订村规民约,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推动家宴、移风易俗等内容写入修订的村规民约,纠正农村群众的铺张浪费行为,促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约消费,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的良好美德。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平顶山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