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2年第2期-凯发k8国际真人

发表时间:2022-02-07  来源:河南文明网

  河 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2期)

  河南省文明办

  2022年1月2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动态】

  ●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

  【交流发言材料摘编之一】

  ●郑州市项目化运作 系统化推进 “五个着力”深化平战结合应急志愿服务

  ●新乡市强化引领 守正创新 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许昌市汇聚创建“四力”永葆为民初心

  【工作动态】

  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

  1月21日,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牛素玲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2021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稳中有进、富有成效,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奋进力量极大凝聚,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深耕厚植,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制度机制建设更加健全,文明培育在入脑入心中结出新的硕果,文明实践在深耕厚植中实现新的突破,文明创建在巩固提升中展现新的面貌。

  会议指出,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至上宗旨,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敢于斗争,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落实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着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为实现“两个确保”、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会议要求,做好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引导,推动文明理念植根人心,主要在做好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和帮扶礼遇、加强精神文明教育、推动诚信建设常态长效、壮大网络文明建设正能量上下功夫;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文明风尚成为行为规范,持续在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生活、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上抓落实;要持续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着力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升级、推动文明村镇创建激发动力、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提质增效、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持续发展、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持续深化上见实效。

  会议最后强调,要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既要统筹协调、各方联动,也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坚持做到突出思想武装,突出求实求效,突出结果导向,突出统筹谋划,突出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取得实效。

  省文明委成员单位文明办主任和省直文明办主任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文明办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文明办主任在各分会场参加视频会议。会上,郑州、新乡、许昌、商丘、平舆等市、县文明办和中建七局,分别就本地区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交流发言材料摘编之一】

  郑州市项目化运作 系统化推进

  “五个着力”深化平战结合应急志愿服务

  近年来,在中央文明办、河南省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郑州市坚持项目化运作、系统化推进,通过“五个着力”,不断深化平战结合应急志愿服务,有效助力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大局稳定贡献了力量。

  一、着力做好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做好顶层设计,是应急志愿服务集中优势资源、高效实现目标的重中之重。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平战结合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将应急志愿服务纳入党委、政府应急指挥体系,统筹市内、外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建立协同救援制度性通道。二是构建应急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倡议,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布招募公告、具体组织实施,骨干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实现全民动员、积极参与。三是建立“绿城使者”应急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形成全市四级应急志愿服务指挥体系,24小时运转,随时处理问题,实现统一调度。

  二、着力完善运行体系。全面覆盖、科学规范的运行体系,是发挥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性灵活性的关键所在。一是依托“志愿郑州”管理服务平台,为应急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设独立电子注册端口,优化登记程序。二是对应急志愿服务队伍进行梳理,探索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服务领域为标准进行分类,以专业能力、装备配置、服务效果等为标准进行分级的有效做法,首批4类97支成建制、专业化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及3.6万名注册志愿者纳入分级分类试点管理,为实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奠定基础。三是确立应急志愿服务导则,引导社会志愿者有序进入应急志愿服务领域,在2020年以来的5次突发事件中,单次最高辐射带动志愿者近50万人;落实数据日报、分析研判、重点工作提示等制度,不断提升运转绩效。

  三、着力实施精准培训。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开展理论、实操培训,是实现应急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的基础环节。一是理论层面,强化志愿者培训联盟和网络培训学院建设,以通用、专业、岗位知识为重点实施培训,全面提升志愿者理论素养。二是实训层面,执行“种子计划”,在骨干志愿者培训基础上,由成绩优异的“种子”志愿者根据具体需求实施分层次培训,有效增强培训精准度。三是实战期间,志愿者无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根据应急处置任务适时调整岗前培训内容,将培训贯穿服务全程,大幅提高服务技能。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线上、线下应急志愿服务培训31433场次,受训志愿者达203.4万人次。

  四、着力推进项目化运作。项目化运作,是推动应急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必由之路。一是发挥品牌效应,构建由“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绿城使者-小红象·身边救援”“绿城使者-小红象·周周行”等组成的项目矩阵,全域覆盖,有序推进。二是坚持平战结合,“周周行”等项目立足“平时”,开展应急常识普及、安全隐患排查、环境清洁消杀等服务;“健康行”“身边救援”“山河相望·豫晋同心”等项目对接“战时”,开展现场第一响应、协同专业救援、助力善后恢复、关爱特殊群体等服务。三是推动项目孵化,连续实施四届“圆梦,在志愿路上”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为“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最后一次见面”等应急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援助、凯发k8国际真人的技术支持和共享平台,发挥集聚效应,激发潜在活力。

  五、着力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是有序推进应急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保障。一是发挥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在省、市志愿服务联动工作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对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等,面向全省点对点发放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物资5.85亿元。二是实施志愿服务行动保障计划,倡导保险公司以捐赠形式为志愿者提供专属保险,内容涵盖志愿服务期间感染新冠病毒伤残、身故、人身意外等,缺口部分以商业险形式补足。2020年以来,累计为190.53万人次志愿者解除后顾之忧。三是执行“玫瑰余香”计划,为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政府礼遇、精神激励等六个层面的嘉许回馈。2015年以来,3240人次享受政府礼遇;2438人次受到市级以上(含市级)表彰、相关信息计入郑州居民个人信用积分“商鼎分”;提供物质奖励、资金支持累计820余万元;“同等条件下优秀志愿者优先进入体检”正式成为事业单位招录标准等,将“道德红利”落到实处,为志愿服务储备动力。

  “五个着力”的落地落实,使“绿城使者”成为郑州应急志愿服务的闪亮品牌,“志愿红”被群众誉为应急处置一线最温暖的底色。在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抢险救援、灾后重建志愿服务行动中,全市3997支志愿服务队、48.3万名志愿者提供服务822.46万小时;同年8月、11月两次爆发疫情后,4008支志愿服务队、43.5万名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累计提供服务1427.43万小时;今年疫情突袭后,截至1月19日,全市41.2万名志愿者全面对接各核酸检测采样点、采取管控措施的社区和各防疫服务站,累计提供服务595.3万小时,高峰期单日5470支志愿服务队、10.07万名志愿者在岗。聚焦群众关切、推动全民参与的应急志愿服务,已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和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乡市强化引领 守正创新

  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中汇聚新乡创造力凝聚力。一是强化选树工作,带动全域全民争创模范典型。选树常态化。在《新乡日报》开设“新乡好人好事榜”,每月推出5-10件好人好事,为河南好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推荐和评选建立数据库。选树全民化。通过面向社会公开电话和邮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达800-1000万人。选树制度化。制定了《新乡道德模范评选办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权力运行图》,公开、公平进行推荐评选,选出群众满意的模范人物。二是挖掘典型资源,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媒体宣传。制作60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短视频,通过网络广泛宣传,2021年通过微视频、现场云等方式报道的各类先进模范事迹共有100余篇被学习强国和人民日报公众号等中央媒体采用。活动宣传。常态化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发布活动、“三巡”活动、进校园讲思政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活动;组织大家参与文明创建、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各类活动,他们挺在前作表率,主动捐款捐物达7000余万元,并以各种形式投身公益活动,坚守在抢险一线和救援后方,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筑起冲不垮的坚强堡垒。社会宣传。精心打造“新乡好人馆”“新乡好人广场”等先进模范宣传阵地,潜移默化带动广大市民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认领宣传。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认领制,通过打造“诚信博物馆”、好人画好人、好人宣传好人等方式,不断扩大先进模范社会影响力。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组织制度保障。健全组织。成立了道德模范临时党支部、创文义务督查大队、文明使者团、身边好人宣传志愿服务队等,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关爱机制。出台了《新乡道德模范帮扶礼遇办法》,向398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发放了《礼遇证》,设立了“新乡道德模范基金”进行奖励帮扶,积极在社会上倡导“好人好报”“有德者有得”的理念。监督机制。出台《新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服务和管理办法》,定期收集各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重大变故情况信息,完善道德模范退出机制。

  在健全的体制机制下,新乡呈现出老典型经久不衰、新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新乡共有9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6位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10位中国好人、51位河南好人、10位河南省疫情防控身边好人、10位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数量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二、在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联动中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一是突出“准”,以规范化促工作落细。成立城市创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七个专项督导组,对文明城市创建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常态化督导,夯实创建基础。二是突出“常”,以制度化促工作落好。健全“三大体系十大机制”,形成创建指挥部牵头抓总、文明办统筹协调、创建中心具体负责的协调联动工作格局,建立行业指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突出“效”,以精细化促工作落实。举办4期《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面对面》问政节目,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各类考核奖优罚劣,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落实。

  三、在推动志愿服务提质扩面中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一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广泛开展“学党史感党恩,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乡村行”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志愿服务队820支,开展活动2296次。二是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调动39.53万志愿者、3025个志愿服务组织参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需平台,协调志愿服务团队和救援物资,实现供需双方“点对点”对接。三是培育文明实践志愿项目,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围绕群众迫切需求,全面整合志愿服务力量,面向全市征集志愿服务项目165个,为志愿服务提供力量支撑。

  许昌市汇聚创建“四力” 永葆为民初心

  去年以来,许昌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重要论述精神,持续践行“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汇聚各方力量,坚持常态长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强化创建引领力,在行稳致远中聚民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抓手。许昌市扛稳文明城市创建的政治责任,强化创建引领力,拉高标杆,行稳致远,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二十一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横下心来抓创建,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班,每年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深化推进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细胞创建工程,充分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决策、宣教、激励、推进、监督五大创建机制,积淀形成了“团结协作、迎难而上、实干为民、热爱许昌”的创建精神。

  二、强化创建渗透力,在疏忧解困中暖民心。创建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根植人民,必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把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切入点,增强创建穿透力、浸染力,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围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谋划实施了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实施老厂院、老市场、老街道、老小区改造和公共停车位增设“四改一增”工程,打造形成城市居民15分钟健身圈、购物圈、医疗圈、阅读圈和养老圈,着力深耕以“莲城智能体”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智能信息化管理服务,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始终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全市52万余名志愿者和老干部督导团、市民文明巡访团等自治组织常年活跃在创建一线,市民创建参与率达98%以上,文明城市创建由党委政府“独角戏”变成全民“大合唱”。

  三、强化创建亲和力,在回应期盼中顺民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热切期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宜居之城,为许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烙下最亮眼的注脚。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和“绿满许昌”行动计划,拿出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土地建设了3300亩大型中央公园,打造了大规模的沿河绿色长廊、环城防护林带、生态廊道、生态林海,“城市绿肺”“城市氧吧”越来越多。实施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新格局,被水利部确定为中西部缺水型地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样板。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勤俭节约,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是全省唯一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

  四、强化创建感染力,在崇德向善中育民心。文明铸魂,德润人心。把“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结合起来,推动创建从“物的文明”到“人的文明”迈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和文化长廊,全媒体、常态化推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全市有“最美奋斗者”2人、“时代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身边好人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融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打响了“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圈”“关爱贫困老人”等志愿服务品牌,“志愿红”成为城市鲜亮底色。出台了《许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许昌市道德模范帮扶礼遇实施办法》,赢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有力促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

【责任编辑:王 倩】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