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七夕会!细数与河南有关的传统爱情故事,你知道几个?-凯发k8国际真人

发表时间:2022-08-04  来源:河南文明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一句句经典诗词,讲述着中国几千年来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

  国潮七夕会,文化河之南!历史上,很多传统爱情故事都发生于河南。七夕节,河南文明网联合各地文明网邀请各地教师对这些故事进行赏析解读,让我们通过这些经典语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天仙配》 

  评析人:焦作市武陟县三阳乡三阳小学语文教师 梁雯 

  《天仙配》起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村。董永是中华民族孝文化典范《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大孝子,也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源于董永和一个叫张七姐的故事。绿林好汉张老田之女张七姐是南方人,很是水灵,受父亲影响,侠肝义胆。绿林军失败后,张七姐逃至北方避难,在武陟爱上了大孝子董永,俩人私定终身,结为连理,张七姐拿出父亲劫富济贫的贡品黄绫替董永赎身,托言是众姐妹一夜织成的。于是美丽善良的张七姐和她侠义救夫的故事,由民间口头传说,化腐朽为神奇,变张七姐为玉皇大帝的女儿七仙女,演绎出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天仙配”等诸多美丽传说。

  董永传说故事生动,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极具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5月,“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2月,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评析人:洛阳市高新区辛店一中教师  张俊娜 

  《关雎》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其记录的朴素唯美的爱情故事,历经几千年的流传,令人神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中提到的雎鸠,是洛河小洲上的一种水鸟,是爱情专贞的象征。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无限情思,何况他心中正有着一位“窈窕淑女”呢。青年心中所恋的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由于爱恋得深切,这位姑娘的形象反复在他的脑中出现,使他日夜相思,长夜不眠。诗歌直率地写出了青年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他幻想着有一天能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意蕴绵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 

  评析人:新郑高级中学教师 王琳琳 

  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大约在今河南新郑)的一首民歌。民歌讲述了悠远的郑韩大地,住着淳朴的人们,淳朴而真挚。春日迟迟,芳草萋萋,年青的男女邂逅,情愫暗生。他们在这里碰撞出美丽的爱情,也创造出美丽的诗篇《子衿》。

  有人倾盖如故,有人白首如新。《子衿》里的女子,一见已忘我,再见销魂,只愿今生常相随。她一直记得彼此的约定——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火中等你。

  因为思念,见山是你,见水是你,见一切青青的东西,都是挥之不去的你的身影。即使你已汇入茫茫人海,我依然虔诚地相信,你会被温柔以待;只是这思念,太难挨。

  那时的郑土大地,一定是一个丰衣足食、鸟兽率舞的社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满足了衣食住行的人们,内心丰盈,才能由衷地表达出如此真挚、热烈的情感: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评析人:南阳市第十四小学教师 杨金金 

 

  我国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由来已久,在河南南阳,不仅当地有人们流传口中的民间爱情故事,更有牛郎织女的汉画石 。七夕节即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这一经典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千百年来诗人们不断吟诵的对象,《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极为动人的篇章。

  织女伸出纤纤素手,却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泪如雨下。那阻隔了织女和牵牛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和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思不得语。从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是极难得的佳句。

  诗中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迢迢突出二者的距离,皎皎、纤纤暗示织女的美丽优雅,札札盈盈脉脉三个叠字写织机写银河,句句不着牵牛织女,却句句都牵到牵牛织女,最后以脉脉不得语五字含蓄地得将银河两岸的牵牛织女星拟人化,将渗透在灿烂星空中的淡淡忧伤与经典爱情故事相融合,将全诗的相思之情推到了极致。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西厢记》 

  评析人: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郜海琴 

  在辉县市西约20公里,有一处村落名褚邱,这里有钟声洪亮的普救寺,有白马将军庙庙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2007年2月,《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厢记》塑造了一对“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爱情理想。女主角莺莺,生长在官宦之家,饱读诗书,国色天香。一次偶遇风流倜傥、才华出众、富有胆略的至情种张生。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张生粉碎了崔母所说“我家世代不招白衣女婿”的“道统”,打破了横亘在自己和莺莺之间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赢得了莺莺对他的顾盼垂爱。情窦初开的少女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冲破了婚姻礼法,走向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梁祝》 

  评析人: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语文高级教师 刘献荣 

  1700多年前,晋人梁山伯与祝英台演绎了一曲流芳千古的爱情绝唱。草桥结拜、十八里相送、楼台相会、相伴化蝶……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传说,使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今梁祝镇)路两沿”的民谣,诠释了这一故事的发祥地。

  梁祝故事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不仅写了悲剧,而且写了理想。周恩来总理曾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以丰富的内涵,鲜明的主题,感人的情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今历经艺术家们的不断挖掘整理,成为了中国文学中带有浓厚中原文化特征的梁祝文化,并跻身于世界文化宝藏。

【责任编辑:王 紫仪】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